原始点全球同学网
自学 互助 同修 共进 觉醒

原始点中医学 张钊汉 编 2011年5月26日 

原始中医学 
张钊汉 编 2011年5月26日 
blank
疾病的由来 ─ 可分外及内缘 
一、外缘:外感六淫(风、寒、暑、湿、燥、火)之邪。 
二、内缘:七情(喜、怒、忧、思、悲、恐、惊)所伤。 
外感六淫或内伤七情后,进而使体质变得更差,才会产生症状,也就是说六淫及七情是产生症状的导火线(缘),不是主要原因,体质偏寒才是疾病的主要原因。缘(六淫七情)是很难掌控的,但因(体质)是可以改善的。故中医治疗,不是要处理六淫之邪或七情内伤,而是要改善体质,而体质又分寒性、热性,故药物也只有寒、热之分而已,且在生病后体质会变得更差,生病后寒性体质会趋向更寒,热性体质会趋向更热,而离中性体质越来越远,所谓药性必有所偏,就是要把过寒或过热的体质调整回来,如此才可以达到治病的目的。对于寒性体质而言,药物只不过是经由内服而产生的另一种热源罢了,固然不能说某种药物可直接治疗某种疾病;反过来也不能说,某种药物可直接造成某种疾病。疾病是没有特效药及偏方的,治病别无他路,只有改善自身体质这一条路而已。 

论「六淫之邪」 

六淫之邪——「风、寒、湿、暑、燥、火」,风、寒、湿属寒,暑、燥、火属热。湿的本质就是寒,如痰多尿多、带多、涕多、泪多等,都属湿重,也就是寒,无须再分寒湿、热湿,风也是一样的情形,本质属寒,无需再分风寒、风热。如果硬要分,那么风及湿属外缘,而寒及热属因——体质。如果误把风、湿当成体质处理,那么就会有风热及湿热的辨证说法出现。可是这种说法是不能成立的。何以故?寒热性相违故。性相违是不可能同时并存的,就如同生、死,明、暗,前、后,缚、解等,是不可能同时并存的一样。 
六淫之邪,虽属外缘,却有人认为,六淫之邪是属体内的,而有头风、风湿关节等病。又从中医用药上,有驱风湿,利水化痰,清暑,清热燥湿等。就不难看出,已经把外缘的六淫之邪具体化,当成是体内必须处理之物了。不管六淫之邪是由体外传入体内,或从体内而起的,这些说法都是有问题的。也就是把变化虚幻的东西当作是实有的,这样的错就如同把「水中月、空中花」当成是真的。也如同做梦的人,梦里的一切明明都是有的,真实的啊。这都是在医理上病了而妄见内有六淫之邪。
如果六淫之邪是从体内生起,那么是体内本有,因病而生,还是体内本无,因病而生?如果是本有而生,既然已经有了,为什么还要因病才生呢?比如平常就时时咳痰,就不需等病了后才咳痰。如果是本无,就不可能被生,没有因是不可能生出果的。如沙搾不出油,甘蔗搾不出西瓜汁,男性生不出孩子一样。既然本有或本无都不能成立,所以六淫之邪本来就是因缘合和的,是刹那生灭变化的,是毕竟空不可得的。故不管六淫是在体内也好,或在体外也好,都不能把它认为是实有的,恒存的。 
再说,物不能自知,如不能自见,指不能自触,刀不能自切。所以在体内的一切,我们是不能够自己知道的。对于体内不能知的事物,如六淫之邪,如果中医仍坚持说有,问题是谁会相信,所以生病越来越多人找西医,而西医用仪器也照不出来。照出来也只是一些组织的构造,根本没有风,也没有湿,是无相的,无相就是无,无则不可知。所以西医也不承认内有六淫之说。可惜的是,不是中药没效,而是有问题的理论根本就无法圆融讲透,让人起正信。 
如果你说风或湿是有相的,所谓主风,脾主湿,又说风走空窍,所以一般关节痛都因为是风湿引起,但关节是由软组织、血管、神经等构成,就是找不到风,也找不到湿。而引起关节痛的主要原因,是因为它处筋伤所致,根本与风或湿无关。头因风而痛,并非风真的跑进头壳里面而造成头痛,只要把头部原始点的筋揉松即可改善,也与风无关。如果无硬要说有,就会有很多驱风湿药出现,而这些驱风湿药,一定能够治好头风痛、风湿关节痛。何以故?无中生有故,不过就如同枝一定可以砍断蛇的脚一样的好笑。体内既然没有风,也没有湿,哪来的药可以达到驱风除湿的治疗呢? 
而且把缘等同于体质在治疗,会造成中医理论体系的混淆,等于外来的六淫之邪,跟体内的八纲辨证混在一起。原来的八纲只要辨体质之寒热,即可开药。现在还要分风是风寒或是风热,湿是寒湿或热湿,不但是脱裤子放屁,甚至误把影子(外缘)当作本尊(体质)在治疗。如果把外缘(六淫之邪)当做是主要治疗的病症,然后以为药可以治疗这样的病症,这样也会犯了所谓某种药可治疗某种病的错。因为实在没有某种药可以直接治疗某种病而不经过体质的,药只能改善体质寒热而达到治病的目的。如果不透过体质,当人因病毒或风寒而感冒,然后喝了热开水或汤,或热粥,甚至用吹风机或盖棉被,把汗逼出来,病也好了。就会得到热开水、热粥、姜汤,甚至棉被、吹风机都可以驱风寒、杀病毒的结论。这样大家能接受吗?若能接受,当你头风痛,喝了热参汤或用木棒、手肘按推而把病治好了,能说人参、木棒或手有驱风止痛的作用吗?若能接受,那么你也可以说,跑步、爬山、打太极拳可以治百病。这样我们还谈什么是医疗呢?如果不谈体质,就会出现以上荒谬的结论,阔而言之,不谈体质,而宣称药可以清热解毒、以毒攻毒、熄风镇痉、利水、安神、开窍、止血、固涩……都属妄念,或说药可以治高血压糖尿病肿瘤忧郁失眠细菌、病毒……亦属戏论。故六淫之邪只不过是指外在环境之寒热对体质的影响罢了,所以治病不是要辨六淫之寒热,而是要辨体质之寒热。六淫属外缘,非属治疗的对象,更不可与体质混为一谈。 

中医的理论:五脏六腑、经络学说、阴阳五行、药物的归经 

症状出现的部位在五脏六腑及经络上,治疗则以阴阳五行的学说来推论,因有脏腑经络的部位,则药物就会被后人赋予归经的说法。但症状及症状出现的部位皆是影子,都不是要治疗的对象,改善体质(本尊)的寒热,才能达到治病的目的。如果在症状及症状出现的部位里面去找治病的答案,无异是缘木求,所以从用药治疗上根本就不需要考虑脏腑之说及经络的概念,因此延伸的相关理论,如:阴阳五行及药物归经,根本就是有问题的理论,除犯了「物不能自知」的错,也把中医的理论推向玄学方向去了,即使耗尽一生,也无法穷究。至于脏腑及经络学说应用到用药上,是不能成立的,因服药后,药会被输送到全身各部位,不可能专走某脏、某腑或某条特定的经络路线,不过经络学说应用到针灸上,就能成立,因针灸穴位时,可依照循行的经络找出其影响的特定部位,达到治病的目的。所以用药时,套用脏腑及经络学说,根本就是多余且毫无意义的。所谓科学的核心价值,在于找出一切事物的规律性,而不在于说明解释的部分,因为后者带有太多人为的推测,甚至造假的成份在里面,如果这些理论无法运用于临床,甚至与临床背离,就要小心了。很可能这些理论是有问题的,甚至是错误的。 

中医辨证 

中医辨证有六经辨证、温病辨证、卫气营血辨证、三焦辨证、脏腑辨证、经络辨证、气血津液辨证、病因辨证、八纲辨证等。以上所有辨证,最终也只不过是要辨体质的寒热罢了,除此之外都属杂念。 

◎ 六经及温病的辨证:不管是病寒或病温,全都是症状的导火线,真正要处理的是体质,而体质只有寒热之分,故六经辨证,所谓三阴三阳即是辨阴阳,阴阳即寒热尔。既有寒热辨证之法,再谈温病辨证就有画蛇添足之嫌。且以患者体质多属寒性,再谈温病,确须慎思。 
◎ 表里、卫气营血及三焦的辨证:药既可走表亦可走里,故无须分表病及里病,如此言之,自无卫气营血之分。且药既可走上亦可走下,又何须三焦而有上中下之分呢?简言之,治病最重要的是辨寒热体质。 
◎ 虚实辨证:没有体质虚实之辨,只有体质寒热之辨,虚证就是寒证,实证就是热证,但临床上所有的热症都是真寒假热。 
◎ 阴阳:阴阳在八纲辨证里是总纲,所谓里、虚、寒属阴,表、实、热属阳。但表里的辨证从原始点的按推及用药的概念,根本就无需分辨,而虚就是寒,实就是热,故阴阳等同于寒热。阴阳既同寒热,何必再用阴阳这个多余的抽象概念困惑人心呢? 且以原始点疗法只谈寒证,从不提及阴阳两字,不但事可以做到,理亦可以说透。
◎ 气血:中医有很多种说法来说明气血间的关系,如气为血之帅,气足则能生血,气行则血行等,可是气血在体内是不可见的,所谓物不能自知,如眼不自见,指不自触,因此谁又能证明到底是气生血,或是血生气?对于体内不可知的事,硬要说明彼此间的关系,就容易把人为的推测加入其中,最后流于各说各话。 
进一步分析,气若等同于血,就无需分别是气、是血;反过来说,若气异于血,气则为气,血则为血,两者是不相干。既不相干,就不能说气足则能生血,否则补气的同时也在补血。这样补气与补血又有什么分别呢?如此一来,不管气不足或血不足,只要用补气药就可以了,那么为何还要有补血药的存在呢?反之亦然。
再说气血如果是实有的、具体的、不变的,就可以分清是同是异,可是气为血之帅,气足则能生血,就已经说明气不异于血了。而气既不同于血,又不异于血,可见气血不是实有的、具体的、不变的,而是因缘和合的,是刹那生灭变化的一种抽象概念罢了。 药无补气补血的功能,只能改善体质的寒热而达到各种功能(包括气血)的恢复,故从临床用药的观点来看,根本就不需要考虑到气血的问题。又以原始点的按推及外热源使用,从不谈及气血就可达到治病的目的,可见气血这一抽象概念实属多余。 

四诊-望、闻、问、切 

中医主要是透过望、闻、问、切四诊,来了解病人的体质属寒或属热,再依患者的寒热体质然后开立处方。 
寒性体质的辨证 
一、望诊:辨证最为容易、最为准确、最为重要 
1、看颜色:颧骨以上到额头面色青白、黄,黑眼圈。(注:黄色是中性偏寒,故黄、苔黄、涕黄、带黄、尿黄仍属偏寒体质。) 
2、看舌头:舌质淡白,舌胖有齿痕,舌润、白苔。 
3、看形态:无神、倦怠、嗜睡、懒言、少气。 
二、闻诊、问诊:他处筋伤会使患者的感觉错乱,如怕冷或怕热、口渴喜饮、喜热饮或喜冷饮等,以此作为寒热辨证的依据,有时也会不准的。故用闻诊或问诊的准确度就不如望诊。 
1、过敏,早晚症状较严重,怕冷,冬天四肢冰冷,肌肉僵硬,受风寒及食凉症状即加重。 
2、口淡,口甘甜,流口水,不喜欢喝水,就算想喝也喜欢热的,痰多,大小便频繁。 
三、切诊:脉细微、无力
●中性体质:在任何时间及环境下,都处于一种平和、宁静、舒适的状态,既不怕冷也不怕热。
● 他处筋伤会使患者的感觉错乱,如怕热、灼热感、口渴喜冷饮等。
● 临床上所有热症,皆因他处筋伤所致,全是假热。因此除了中性,人的体质只有寒多及寒少,根本就不存在有热性体质。故治疗上只需考虑使用内外热源的多寡,根本就无需考虑使用冰敷及寒药。
● 体质没有虚火、上热下寒、表热里寒或寒热交杂的问题。以上之热,全是真寒假热。
生病后才产生的症状或讯号,通通是影子,不可与体质混为一谈,也就是症不等同于证。(症是指因生病而产生的状态,又称讯号、影子;证则是指未病前平常身体就会有的状态,又称体质、本尊。)寒性体质生病后亦会出现热症。如以下: 
1、口干、口破、口苦、口臭、红肿热痛。 
2、烦燥、谵语、出血、发红斑、抽筋、大小便不利、晚上盗汗。 
3、红的部位:目、舌、面、唇、全身。 
4、肿的部位:龈、嘴唇、全身。 
5、热(发烧、潮热、灼热)的部位:脸、四肢、全身。 
6、痛(发炎)的部位:咽痛、目痛、头痛、关节痛、全身痛、痛、炎、盲肠炎。 

药物学 

药只能调整体质的寒热,体质改善后,身体各种功能才能恢复正常,达到治病的目的。故不可说某药可直接治疗某类病症,也不可说药具有理气化湿、化痰、止咳喘、活血化瘀、泻火、解暑、凉血、燥湿、清化热痰、解毒、固涩、安神、利水渗湿、芳香开窍、祛风湿、熄风镇痉、消导、止血、驱虫等的功效。以此类推,所谓药有补气、补血、补阳、补阴之说,也是不能成立的。气血阴阳是个很抽象的概念,是解决不了问题的,大可不必理会,只要分清药性的寒热即可。 
中医的药物学

以药性来区分寒热的程度

热药

药性最热的是温里祛寒药,再依序为辛温药、理气药、补阳药、活血药、补气药、补血药。(就如同电热毯的分段)。

寒药

由凉到寒:辛凉药、凉药、补阴药、清热药(寒)、攻下药(猛)。


热 药:温里祛寒药: 附子、干姜、肉桂、吴茱英、川椒、丁香、小简香、胡椒。 
温药可分: 
一、辛温药:生姜、桂枝、麻黄、细辛、紫苏叶、荆芥、防风、羌活、稾本、白芷、葱白、香薷、芫荽、辛夷花。
二、理气药:性温:陈皮、青皮、大腹皮、香附、木香、乌药、沉香、檀香、薤白、佛手、荔枝壳、柿蒂
性凉:积实、川糠子、玫瑰花。
1、芳香化湿药(辛温) :砂仁、蕾香、佩兰、厚朴、苍术、白豆蔻、
2、温化寒痰药〔辛温) :半夏、天南星、白附子、旋覆花、白芥子、皂角、
3、止咳平喘药:性温: 杏仁、紫莞、款冬花、苏子、百部。
性平:桔梗。
性凉:罗汉果、前胡、桑白皮、批把叶。
三、补阳药:性热:仙茅。
性温:淫羊蕾、补骨脂 、补骨脂、冤丝子、胡桃、巴戟天、鹿茸、肉苁蓉、锁阳、益智仁、杜仲、脊、续断、骨碎补、沙苑淡葵、紫河车。
性平: 蛤蚧、冬虫夏草。
四、活血药:性温:川芎、血藤、延胡索、姜黄、泽兰、红花、羲术、乳香、没药、刘
寄奴、五灵脂。
性平:落得打、自然铜、瓦楞子、桃仁、丝瓜络、三棱、王不留行、路路通、血竭、苏木
水蛙、牛膝。
性凉:丹参、郁金、益母草、赤芍、穿山甲。
性寒:土鳖虫
五、补气药: 性温:人参、党参、白术、太子参、大枣、<西洋参>。
性平:甘草、黄耆、<山药、茯苓>
六、补血药:性温:当归、熟地黄、炒白芍、五味子、龙眼肉、山萸肉。
性平:拘祀子、何首乌、阿胶、桑堪、桑寄生、黑芝麻、乌豆(黑豆)。

凉药及寒药可分:
凉药及寒药可分:
l辛凉药:薄荷、牛蒡子、蝉蜕、桑叶、菊花、蔓荆子、淡豆豉、葛根、柴胡、升麻、木贼
2.凉药: 川贝母、浙贝母、括蒌仁、天花粉、田竺黄、竹沥、竹茹、昆布、海藻、海蜇、荸荠、胖大海、木蝴蝶、礞石<罗汉果、前胡、桑白皮>

三、补阴药:女贞子、沙参、天冬、麦冬、石斛、玉竹、百合、旱莲草、龟板、鳖甲、<西洋参属补气药>、<生地黄、白芍>。
四、清热药(寒),可分:
1、  清热泻火药:石膏、知母、栀子、淡竹叶、夏枯草、寒水石、莲心、芦苇根、决明子、清葙子、蜜蒙花、夜明砂
2、  清热凉血药: 犀角、玄参、牡丹皮、地骨皮、紫草<生地黄属补阴药>。
3、  清热燥湿药: 黄芩、黄连、黄柏、龙胆草
4、  清热解毒药:金银花、连翘、大青叶、板蓝根、蒲公英、紫花地丁、败酱草、鱼腥草、白花蛇舌草、山豆根、白头翁、射干、
5、  清热解暑药:荷叶、绿豆、西瓜、青蒿、
五、特殊用药:
一、泻下药(利大便)
(1)攻下药(性寒): 大黄、芒硝、芦荟
(2)润下药(性平): 火麻仁、郁李仁。

二、固涩药:治疗滑脱证候,指大小便、汗液、精液、内脏脱垂
性温:赤石脂、禹余粮、桑螵蛸、<覆盆子、山英肉、五味子、乌梅属补血药>。
性平:莲子、芡实。
三、安神药:
(1)重镇安神(矿石、介壳)性寒:牡蛎、磁石、朱砂、珍珠、紫石英、代赭石、龙骨(平)
(2)养心安神(植物)性平: 酸枣仁、柏子仁、合欢皮、夜交藤、远志(温)。
四、利水渗湿药:性寒: 泽泻、滑石、车前子、木通、茵陈篙、海金沙、防己。
性凉:薏苡仁、冬瓜仁、玉米须、金钱草。
性平:茯苓、猪苓、赤小豆。

五、芳香开窍药〔急救用) :性温:麝香、营蒲。性凉: 牛黄、冰片。
六、祛风湿药(辛温药):独活、苍耳子、秦艽、威灵仙、五加皮、松节、桑枝(平)。
七、熄风镇痉药:性温:蜈蚣、白蒺藜
性平:全蝎、天麻。
性凉:羚羊角、钩藤、石决明、地龙、僵蚕。
八、消导药:性温:山楂、神曲。
性平:麦芽、谷芽、鸡内金、莱菔子。
九、止血药:性温:三七、艾叶。
性平:蒲黄、血余炭。
性凉:仙鹤草、白岌。
十、驱虫药。
十一、外用药。
临床用药:以下挑选的药,不见得每个人都需如此,亦可因个人的用药习惯而有所增减。但切记用药勿太多,药多则杂、杂则乱矣,故用药在精不在多。以下药味虽然不多,但只要详加辨证、巧妙应用,透过改善体质,就足以治疗各种疑难杂症。
温热药: 
温里袪寒药:附子、干姜、肉桂。 
辛温药:生姜、桂枝、麻黄。 
行气药:半夏、砂仁、陈皮。 
温阳药:淫羊藿。 
补气药:人参、党参、白术、茯苓、黄耆、甘草、大枣。 
补血药:山茱萸、五味子、枸杞、当归。 
最重要之药:附子、干姜、生姜、人参。


结论 
现在因经济发达,大量栽培,很多药物的种植已经加入人工的肥料及化学品,能否保存旧有药物的品质,不无疑问。长期使用是否会对人体造成伤害,确实必须要加以正视及追踪。尤其附子虽然是绝佳的热药,但在炮制过程,胆巴的问题一直都还没有解决。服后的副作用,时有所闻,也对中药的长期发展造成伤害,值得大家一起来关心。所以在当今药物仍有许多疑虑下,最自然、最环保、最省钱就非原始点莫属了。 



原始点中药药性分类

热药 附子、干姜、肉桂、吴茱萸、川椒、小茴香、胡椒、仙茅
温药

生姜、桂枝、麻黄、细辛、紫苏叶、荆芥、防风、羌活、稾本、白芷、葱白、香薷、芫荽、辛夷花、独活、苍耳子、秦艽、威灵仙、五加皮、松节、砂仁、藿香、佩兰、厚朴、苍术、白豆蔻、半夏、天南星、白附子、旋覆花、白芥子、皂角、陈皮、青皮、大腹皮、香附、木香、乌药、沈香、檀香、薤白、佛手、荔枝壳、柿蒂、淫羊藿、补骨脂、菟丝子、胡桃、巴戟天、鹿茸、肉苁蓉、锁阳、益智仁、杜仲、狗脊、续断、骨碎补、沙苑蒺藜、紫河车、麝香、蜈蚣、白蒺藜、菖蒲、远志、杏仁、紫菀、款冬花、苏子、百部、川芎、鸡血藤、延胡索、姜黄、泽兰、红花、莪术、乳香、没药、刘寄奴、五灵脂、人参、党参、白术、太子参、西洋参、当归、三七、艾叶、熟地黄、炒白芍、五味子、龙眼肉、山萸肉、赤石

脂、禹余粮、桑螵蛸、覆盆子、山萸肉、五味子、乌梅、山楂、神曲。

平药 桔梗、蛤蚧、冬虫夏草、桃仁、丝瓜络、三棱、王不留行、路路通、血竭、苏木、水蛭、牛膝、茯苓、甘草、黄耆、山药、大枣、枸杞子、何首乌、阿胶、桑椹、桑寄生、黑芝麻、乌豆(黑豆)、莲子、芡实、龙骨、火麻仁、郁李仁、麦芽、谷芽、鸡内金、莱菔子、酸枣仁、柏子仁、合欢皮、夜交藤、赤小豆、桑枝、全蝎、天麻、蒲黄、血余炭、猪苓、落得打、自然铜、瓦楞子。
凉药

枳实、川楝子、玫瑰花、罗汉果、前胡、桑白皮、枇杷叶、丹参、郁金、益母草、赤芍、穿山甲、薄荷、牛蒡子、蝉蜕、桑叶、菊花、蔓荆子、淡豆豉、葛根、柴胡、升麻、木贼、川贝母、浙贝母、括蒌仁、天花粉、田竺黄、竹沥、竹茹、昆布、海藻、海蜇、荸荠、胖大海、木蝴蝶、礞石、女贞子、沙参、天冬、麦冬、石斛、玉竹、百合、旱莲草、龟板、鳖甲、生地黄、白芍、薏苡仁、冬瓜仁、玉米须、金钱草、牛黄、冰片、羚羊角、钩藤、石决明、地龙、僵蚕、仙鹤草、白芨。 

寒药 石膏、知母、栀子、淡竹叶、夏枯草、寒水石、莲心、芦苇根、决明子、清葙子、蜜蒙花、夜明砂、犀角、玄参、牡丹皮、地骨皮、紫草、黄芩、黄连、黄柏、龙胆草、金银花、连翘、大青叶、板蓝根、蒲公英、紫花地丁、败酱草、鱼腥草、白花蛇舌草、山豆根、白头翁、射干、荷叶、绿豆、西瓜、青蒿、大黄、芒硝、芦荟、牡蛎、磁石、朱砂、珍珠、紫石英、代赭石、泽泻、滑石、车前子、木通、茵陈蒿、海金沙、防己、土鳖虫。









常见食物寒热属性分类表

谷类 大麦、荞麦、绿豆、薏米、黄豆、西谷米、小麦(全麦面)[平凉]
大米、小米,玉米、白豆、豌豆、扁豆、蚕豆、赤小豆、黑豆、燕麦、小麦(精白面、富强粉)[平温] 
黑米、糯米(江米)、高梁、炒芝麻 
菜类 蕹菜(空心菜)、竹笋、瓢瓜(葫芦)、苦瓜、冬瓜、番茄、银耳、海带、紫菜、海藻、金针菇、鲜蘑菇、草菇、荸荠、慈菇(茨菰)、萝卜、小麦草、龙葵、西葫芦、齿苋、莼菜、苦菊菜、生莲藕(体寒者熟吃并加生姜等热性调味料)
苋菜、菠菜、莴苣、青江菜、A菜、茄子、丝瓜、黄瓜、茭白笋、油菜、白花菜、苤蓝(甘蓝)、
芥蓝菜、金针花(黄花菜)、黑木耳、竹荪(竹笙)、腐竹、豆腐(含皮、干、乳)、白菜、紫菜薹、黄心菜、生菜、油麦菜、芹菜、豆芽菜、猴头菇、香菇、菱角(体寒者熟吃并加生姜等热性调味料)
胡萝卜、豇豆、豆角、豆豉、芋头、包心菜(圆白菜、高丽菜)、青椒(柿子椒)、绿花菜(西兰花)、盖菜(芥菜)、雪里红、青菜头(榨菜头、鲜榨菜)、蕃薯(红薯)、马铃薯、地瓜叶、干蘑菇、烤麸、面筋(油面筋、水面筋)
平温 茼蒿、蒿子秆、南瓜、山药
茼蒿、蒿子秆、南瓜、山药 香椿、九层塔、香菜(芫荽)、洋葱、葱、大蒜、蒜苗(蒜薹)、韭菜(薹花)、 莲藕(熟吃)
茴香菜、 姜、辣椒、芥末、 五香粉、 咖哩粉、 胡椒粉、 小茴香、 花椒、肉桂(桂皮)、 丁香、八角(大料) 
果类 柿子、柿饼、香蕉、杨桃、奇异果(猕猴桃)、西瓜、香瓜、哈密瓜、梨、凤梨(菠萝)、甘蔗、椰子汁、莲子心、槟榔、柠檬、
柚子、橘子、脐橙、柳丁(橙子)
金桔、枇杷、无花果、芒果、火龙果、百合、桑葚、菠萝蜜、草莓、石榴、龙眼、荔枝、 释迦
平凉 葡萄、木瓜、樱桃、酪梨、苹果、冬枣、李子、番石榴、桃
南瓜子、葵花子、芡实、莲子、花生、榛子、栗子、腰果、香榧子、杨梅、山楂、橄榄、杏、葡萄干、拂手柑
大枣、龙眼干、榴莲、坚果类(松子仁、核桃仁、杏仁、开心果)、炒干果(炒栗子、炒花生、炒瓜子)
其他 
冰品、绿茶、糖精、味精(味素)、人工饮料、人工添加剂、化学药品、化学品、生水(纯净水、矿泉水)、菊花、决明子 
红茶、胖大海、罗汉果、薄荷、荷叶、桑叶、蜂蜜、蜂王浆、蜂胶、花粉、白糖、冰糖、巧克力、豆浆、玉米须、醋、
酱油、盐、沙拉酱、牛奶、优酪乳(酸奶)、啤酒、甜果酒(如葡萄酒等)、茶油、菜籽油、豆油、咖啡 
鸡蛋、鸭蛋、鹌鹑蛋、松花蛋(皮蛋)、灵芝、燕窝 [平凉]、葵花子油、橄榄油、花生油、玉米油、黄酱、醪糟(糯米酒酿、甜米酒)饴糖(麦芽糖)、红糖、枸杞子、黑咖啡
 麻油、纯芝麻酱、黄酒(料酒)、面酱、白酒、高粱酒、
台湾)米酒 


薑晚上能不能吃?喉嚨痛可不可以?
可以,喉嚨痛是筋傷所致,吃了薑喉嚨更痛是為什麼?筋沒有揉開。又有說晚上吃薑賽如砒霜,這是錯的,晚上身體更寒,吃薑怎麼會賽如砒霜?
又問:吃薑會不會散氣?
不會散氣。體質寒的人,動能不足,氣血是屬於一個新陳代謝的能量、動能。體虛的人,熱源不足,生薑是一個內熱源,吃了反而散氣,讓身體越來越寒,有沒有這種道理?沒有。 沒有一種藥會散氣,沒有一種藥會補氣,也沒有一種藥專門去傷害氣或傷害血。不但不散氣,而且還補充內熱源。所以只要寒性體質,就吃薑,它是食物,沒有負作用。原始點第一藥方就是薑,生薑、乾薑、嫩薑都可以。但要熱熱地吃。


比生
薑的熱量比人參高,但薑辣,很多人不敢吃。我們使用熱源應以溫暖舒服為宜,人參是最溫暖舒服的。薑的熱量比較高,如果你已經病了,需要更多熱量的時候,薑會更優先補給你。但是薑的辣會讓很多人望而卻步。人參與薑比,它的味道比薑好喝。如果體質很寒的人,不僅要吃人參,一定要加薑。薑能吃進去的,不吃人參也可以。有時就用薑與人參綜合地喝。在家煮菜、湯,就用薑煮。
我們原則上是以溫暖舒服為宜,如果一整天一直吃薑,吃到太濃,也會受不了。像辣椒,一次吃太多,也會受不了。我們熱源使用也是一樣,溫度調得很高,有可能就燙傷,或是人煩躁。
人參比較貴,如果沒有錢,我鼓勵以薑為主。
有些人問人參如何煮。如果奄奄一息,氣快斷了,人參一定要濃煎。像我太太,三天吃一斤,只要活下來,就是最好的答案。因為開始用就是這樣的量,以後就是三天一斤。如果是一般的症狀,就不需要考慮到重用。可以以半個月為主,十天到半個月,就是有症狀比如咳嗽、胃疼、怕冷,就保養亦治療,半個月一兩多就可以。治病與保健就夠。如果平常沒什麼病,這時候當保養,可以把人參分成三十等份,一天四、五錢就夠了,等於是泡茶。一斤一個月。五兩用五碗水,煮成一碗半到二碗,以此類推。比如說一兩多,就是一碗多的水,就煮成七分,這樣味道就會出來。但一定要熱熱地喝。如果保養沖泡也可以,但是比較可惜,第一遍味道沖不出來,最好再做第二次沖泡,不要一次就丟,要用保溫杯。
人參的渣不要吃,有機的人參渣可以吃。有機的人參,有時可以放到稀飯裡一起煮著吃,也可以摻在營養薑湯裡煮。但不是有機的,就不要吃渣。


原始點【重病與保養如何使用人蔘】
人參即是補氣的熱源之用,暫時不必細論成份。
臨床的經驗,吃人參,重病用濃煎,保養用泡服。
但均需患者可以接受的濃度,如熱源以溫暖舒服為宜,
所以劑量由小劑量開始慢慢加,如從五片加到十片,十五片,二十片,相當嚴重就是四十片,
直到患者感到舒服,即可維持該量到訊號改善或解除,即可再慢慢減量。薑的用量也是如此類推。

Re: 原始點【重病與保養如何使用人蔘】
像我母親這種情況應該用濃煎嗎?我之前是直接把人參放入砂鍋,然後放水一起用大火煎開十分鐘後再放入熱水瓶,隨飲隨取得,後來萬法惟心前輩說煎太久可能會破壞人參的有效成分,所以我後來改用泡服,不知道您說的濃煎的具體操作步驟是怎麼樣的?
1.請用濃煎(切蔘較方便或請中藥行切片),因為重症患者體寒,所以水份不宜攝取過多,故以濃煎為宜。飲用時先不必細論其成分,因為人蔘皂苷未必是從我們吃的人蔘中提煉!所以講人蔘不見得完全著眼於此成分,正如小弟最常用的薑黃衍生物,其綠色葉片能被萃取出許多好的成分,但是我們採收時會讓葉片完全的枯萎,這時候葉片的精華都會跑到薑黃的塊根內,這時候才採收,然後再將整個塊根做一萃取。
2.人蔘自有其他的有效成分。四碗水煮成一碗水,剩下的人蔘渣再熬一次也是四碗水煮成一碗,將這兩碗混在一起,一天內喝完,劑量如上所述,重點是溫暖舒服,如果喝了之後,身體有某些現象,記得先將原始點揉開,慢慢增量,等到身體漸漸好轉,劑量就可以慢慢減量,一切都以患者的感受為準。

Re: 原始點【重病與保養如何使用人蔘】
再請問人蔘的選擇, 5~6年生的可以用嗎?一般应選何种或几年生的人參?效果有曾比較如何? 有否用过"加拿大紅參/人參?"感恩合十連悟
1.可能要再問清楚一下,印象中好像是都是5~6年蔘才採收,蔘採收完後,好像須修耕30~50年,所以人蔘以實際用途來看,是物超所值,可長期保養食用。
2.效果可能都差不多,還要問問看。


Re: 原始點【重病與保養如何使用人蔘】
張醫師的意思應是人蔘4年以上就可以用了
雖然4年的比較瘦小,效果不會較差
貴或便宜的效果差不多
紅蔘的溫熱大於白蔘
應該用以上的原則就可判斷

人参应当如何食用?
人参有分高丽参、西洋参、东洋参,都属温补;高丽参属较燥热一点,如身体较寒,就吃高丽参。体质稍寒,比较接近中性,就吃西洋参。如果吃了高丽参会口渴,一定是筋伤所致,按推后再吃,就没问题。

人参有分大陆红参与韩国高丽参,两者疗效一样,按价格差距很大,如果谈治病,就选大陆参即可。

 

原始:最經濟實惠的內熱源及其比例何?】

答:薑。使用的濃度及溫度每一個人都不一樣,就像是按推原始點,力道輕重都要以患者的感受為主要依據,原則上以溫暖舒服為宜。薑可從3片5片7片…慢慢加上去,加到患者喝了最舒服的量就是最適合的量,中藥的服用也是以此為原則,如此的量維持一段時間,等到症狀解除之後,就可以慢慢減量。通常在急救的時候才濃煎,屬於保養的不用濃煎,只要煮個5~20分鐘,不需要濃煎。舉例:XXX醫師在急救產後暈厥的婦人(那時尚未學習原始點),當時婦人已經在高雄某醫院昏迷七天七夜,西醫說要準備辦後事,沒有救了,因為她已經昏迷不醒、瞳孔放大,由於他的家人認識XXX醫師,特別請他去醫院會診一下,當醫師到醫院對婦人扎針時,一扎發現像是扎豆腐一樣,都沒有得氣,因為當一個人氣血還可以的時候,針一扎會有如魚吞鉤,針被咬住的感覺,結果針扎婦人像扎豆腐很鬆,表示此人很虛,氣隨血脫(在臨床上,每見大出血之時,氣亦隨之而渙散,形成氣隨血脫之候。)也就是非常寒了,醫師就決定濃煎人蔘,用四兩切蔘,8~12碗水,濃煎

扫码加入全球同学微信群聊全球原始点同学群 扫码关注视频号微信视频号
赞(1) 购生态小黄姜(广告)
除非另有声明,本网站采用知识共享 署名4.0国际许可协议 [BY-NC-SA] 进行授权
文章名称:《原始点中医学 张钊汉 编 2011年5月26日 》
文章链接:http://www.51ysd.club/zhysd.org/blog/2011052615990.html
免责声明:本站为非营利性网站。所发布的一切资料视频文字仅限用于原始点学员内部学习和研究目的,不得用于商业或非法用途,否则,一切后果请用户自负。版权争议与本站无关。
部分文章来自网络转载,如有侵犯,敬请文章留言或联系我们删除 ysdzyz@gmail.com。谢谢!

本文章表达的看法,观点和主张仅是信息发布者的个人观点,不代表全球同学网或与之有关联的任何人的观点,全球同学网或与之有关联的任何人均不一定认可,担保,或批准这些案例,理论,观点,意见或事实陈述。也不承担任何主观客观引起的医疗保健养生的责任。

评论点赞或提议 抢沙发

评论前必须登录!

 

原始点医学目标

解决众生所有生老病死的痛苦 只要众生的痛苦一天未能消除 我们的努力就一天不会停歇

生姜养生网张钊汉原始点健康资讯网

“七不”生态小黄薑、干薑片、薑粉、薑丸、薑膏...,纯正零添加,由明德CSA生态姜园明安农业恭献。

七不”种植是明安农业、明德CSA生态姜园首创的良心生态农业种植理念。七不是指:不用化肥、不用农药、不用农膜、不用除草剂、不用添加剂、不用转基因、不杀生! 生姜养生不杀生,是符合戒杀生以惜物命,慎剪伐以养天和的自然之道。

全球同学专属会员卡

自然生态七不小黄姜

登录

找回密码

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