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深深觉得,吃决定重病者做原始点成败的重要关键之一。
重病者一定要温热性饮食,鉴于很多人无此经验,因此将这几年自身的经验及同好者的分享整理出来,以浅显易懂的方式分成7篇,跟原始点同好者分享切磋,希望有益于重病者。
重病者吃温热性锅饭或锅面很方便,但并非每餐皆得如此烹煮,而是重病者体力虚弱,避免洗切烹调过程中因太繁锁太劳累,接触太多太久的冷水,而造成重病者热能过度的消耗,所以重病者的饮食如需自行烹调的,能从简就从简。
兹将锅饭和锅面这两个名词解释如下:
锅饭:将所需的主食和菜加适当浓度的姜汤及依照食材之寒凉平温热属性,酌加热性调味料,以电锅简单煮成一锅饭。
锅面:甲、以适当浓度姜汤烹调菜料,另煮一锅热开水(也可加些姜)将面煮过后,将面捞起置入菜中拌匀,再煮几分钟,让味道融入面中,起锅前洒胡椒粉。(或于烹调中,视食物的寒凉平温热属性酌加热性调味料)
乙、若姜汤够多,也可直接将食材和面置于一锅烹调,烹调中,仍得依照食材的寒凉平温热属性酌加热性调味料。
重病饮食烹调分享(1)以浓姜汤烹调
(以下分享用浓姜汤烹煮,若不敢用浓姜汤、姜的以浓蓼汤、红蓼取代之)
重病者重病严重程度不一,如果煮锅饭,寒凉的菜量太多,只加浓姜汤煮,这様温热性会被拉下,不见得温热性就够,有人吃了可能没事,有人吃了可能会有问题。所以我将个人的经验分享出来,希望对于重病的饮食烹调方式能有所助益。
并非白萝卜(若量多)加浓姜汤再加几匙的胡椒粉,就可以把寒性提上来变成温热性,好像没那么容易。我重病时(有好几个症的体力虚弱),小条丝瓜切片加十全再加20克乾姜片下去熬煮,吃了两三片仍然有事(试过多次寒的菜都出问题,除非量超级少,少到—碗锅饭只有一片薄薄的冬瓜片,3*3公分见方,才没一吃就産生病症)。所以在此建议重病初期,暂且先不要用寒的菜比较保险。想吃的时候,克制一下吧!不然,煮属性寒的菜,不仅热性调味料的用量需求会很大,还不一定能达到重病者饮食所需的温热程度。
烹调重病者餐点所需的食材,尽量选平温热的食材,寒的全禁,而凉的需慎选。属性凉的菜,量也要很少,切细点。为何凉性的菜要慎选呢?因为归在凉性的蔬菜,其凉的程度不一,有的凉偏向平,有的凉偏向寒,故这区块的菜还是得谨慎选择。
地瓜、南瓜、瓜类目前都不要放进重病的菜单,风险很大。(太甜太寒了)
白米加小麦,或者白米加糯米煮……都不是为了注重成份,而是若怕辣,为了减少姜汤的用量,添加小麦、白糯米…..可以让食物的温热性稍微提升。
如果重病者只吃浓姜汤煮的饭麵,平温热性的蔬菜以温热性调味料烹煮,这様当然比较保险。在台湾夏季时节,会发现平温热的蔬菜很少,此时,凉性菜可以加,但要慎选合适的,且用量要很少,也须切细点。切细一点的用意是为了在烹煮时,属性比较容易提升。像豆腐这种凉性食材,大块大块煮不好入味,豆腐最理层不容易改变属性,所以要少量且切成像烹调麻婆豆腐那様的小块,加浓姜汤及温热调味料,烂煮稍久,才行。烹调的过程中,除了加浓姜汤外,还可以依情况,善用姜粉、胡椒粉、辣椒粉、咖哩粉、花椒粉、五香粉……等热性调味料,以提升食物的温热性。
烹调寒性蔬菜时,视菜量的多寡,有时姜汤浓度要更浓甚至到双倍浓度,再酌加胡椒粉……,才符合平温性,很不符合经济效应而且也可能难以入口。若寒性的菜添加重病者喝的浓姜汤烹煮,不再加其他热性调味料或儘加几匙热性调味料烹调,吃第一次若没事,不代表连续吃没事。可能这次吃的,将之前存的热能消耗掉了,再连著吃,或隔天又吃,热能因用来消化这些不够温热性的食物,可能就会降于热能临界点之下,问题就来了。就像重病学员调整一段时间,吃一口水果似乎没事,再吃第两口、第三口就出问题一様的道理;或是像早期我吃浓姜汤煮的饭(大米属凉性的),第一餐没事,可是第二、三餐接著吃,就出状况一様的道理。所以,煮菜要依所加食材的寒凉性,除浓姜汤外,还得再添加姜粉或其他热性调味料,甚至姜汤浓度拉高,才不会被寒、凉这两个猪队友将温热的药性强拉下来。寒性菜在使用上要非常的谨慎,除非能确定加到且烹煮到属性真的变成温热性才可食用。因为了解且体验过使用寒性食材烹调风险很大,故寒性的食材在我重病时,很少出现在我的菜单理。
最忌讳的是煮重病者的锅饭,没浓姜汤或只剩一点点,其馀全加水再仅添加两小匙姜粉就认为变成重病者可吃的温热性食物。如此想法,叫做太天真了。
有些重病者习惯用温姜汤泡五榖粉、十榖粉或用温开水加几匙姜粉冲泡之,这也不建议用在重病者上。仅加几匙姜粉用热水冲泡,又不知粉礼头寒凉的食材比例多重,没经过烹煮,喝下去又汤汤水水的,对重病者风险蛮大的。这我曾经历过,也发现这是重病者做原始点失败的饮食方式之一。即便要吃五谷粉,也要审慎选择五谷粉的温热程度,再用浓姜汤酌加姜粉、胡椒粉、咖哩粉、辣椒粉……,然后煮熟。煮熟这点很重要,但很多人都疏忽。
煮熟这是一个很关键的动作,必要时还得久煮煮烂。所以直接在一般饭菜上洒姜粉、胡椒粉……,然后给重病者食用,这可是很不正确的作法。
同様的食材、同様浓度的姜汤来煮饭和麵,锅麵的温热性会比锅饭高,不过前提要麵条需是小麦麵粉制成。若是全蔫麦麵,就得谨慎,因为蔫麦物性属凉。
吃麵不喝汤,若是浓姜汤、当归汤、十全汤煮的麵喝个一两口还可以。就如喝浓姜汤的概念一様。
油要不要加,加多少,基本上这也很关键的一点。烹调不加油的,成功率高。我自己做几乎都不加油,煎蛋炒菜全用姜汤代替油,到现在渐渐稳定,偶尔也用一小匙油(中药汤匙),但不常用,一週约一两次。当然不用做得像我这么严谨,但绝对一定要少油。少盐也一定要。 糯米糕时我会加麻油,因为白糯米本身就蛮温的,加浓姜汤,加一小中药匙的麻油再加点姜片及很少的盐巴,其实对我而言还可以。这挺好吃的。我在烹调过程中完全不加糖。光无糖无油这两项,很多人就受不了,但我个人觉得习惯就好。舆其吃了身体不舒服,不如就忌口。
重病者对外在的环境很敏感,对姜汤的辣度也一様。同様道理,重病者对温热性饮食的温热性够不够,其实身体也很敏感。有时吃得不对,当下、不一会儿时间或隔天身体就反应出来。当然不懂原始点的重病者,无法感受,也不知为何,也不知如何因应。但我们熟悉理论后,就明瞭个中道理了。
重病饮食烹调分享(2)以淡姜汤烹调
只有第三次的淡姜汤时(注:前两次的姜汤为浓姜汤)
淡姜汤大多不适合重病者喝,因水份太多,对重病者而言是负担。但如果烹调时只有第三次淡姜汤该如何呢?
如果煮一般大米的饭(大米为一般白饭用米),用淡姜汤势必得多加几匙姜粉或红蓼片,这有点风险,因用量多少无法拿捏,故最好将用量记録下来,以便了解多少用量才够温热。
最保险的做法,可以选择平温热性的主食或蔬菜来烹煮,比如:小麦饭、小米饭、白糯米饭、燕麦饭(颗粒状的燕麦)、麵食类,或小米、小麦、白糯米或燕麦选择混搭,这些直接用第三次淡姜汤煮,再加适量的姜粉或其他热性调味料即可。蔬菜也一様使用平温热性的食材,用淡姜汤再添加适量温热调味料烹煮,这様基本上较保险。像小麦饭、小米饭、麵类……,这様煮很好吃,重病者的接受度颇高。早期严重时,吃浓姜汤煮一般大米饭,每次吃每次都很不舒服。后来体力稍微提升后,改吃这様烹调的食物,是没问题的。只是我早期热能太严重不足了,早期我都选平温热性食材加浓姜汤烹调,大概半年后才改平温热性食材加第三次淡姜汤再加姜粉、胡椒粉或咖哩粉烹调。
以浓姜汤煮一般米饭,约半年后才能多日偶尔吃一餐,一年左右后我才能一天吃一餐,接著慢慢调整到现在,以淡姜汤煮一般米饭可以一天吃两餐。
做原始点的大原则是‘以人为本,以病为师’,每个人状况都不一様。烹调时,要拿捏得当,吃的人感觉温暖舒服能接受最重要。
所有食材一定要煮过煮熟。菜甚至煮久一点,让一些水份蒸发掉。若要煮凉性菜,真的不建议量多,少少的,装饰就好,要重用热性调味料,且一定要煮久煮熟煮烂。用淡姜汤烹煮凉性食材得很小心尝试记録。举个例子,比如:韭菜豆芽麵,一般的煮法,豆芽放得较多些,韭菜用量少,此时,煮姜汤韭菜豆芽麵就可以将它俩的角色对调,温性的韭菜较多,凉性的豆芽菜少少的,装饰用,再多加热性调味料一起煮熟煮烂就大功告成。
寒性菜就不要使用,因为是以淡姜汤烹调,势必姜粉使用量会很大,满满姜味,还不一定是温热性。
少油少盐定要遵守,我少盐、无油、无糖烹调,但我吃了觉得很舒服。
把握这些原则,重病者一様吃得很开心。像我睡前都会想著明天要吃啥?从不担心没东西吃。
重病饮食烹调分享(3)怕辣嫌贵
不敢吃辣,不敢喝浓姜汤(怕辣)、浓参汤(嫌贵)的烹调方式姜粉胶囊
自行买胶囊和可靠的姜粉自行填装,每5天填装一次,确保姜粉胶囊保存品质,再依重病姜粉参考用量来决定每日姜粉的用量,以能接受的温姜汤浓度送服。(如怕麻烦也可以直接选购姜丸,推荐戴氏传承品牌)
除了姜粉胶囊,还可参考下列做法。
不敢吃辣,只是做原始点的一个过渡期。在这个过渡期间,不要强迫他,我们可以因人制宜,先用权宜之计,后以渐进式的方式,慢慢的让他接受姜的辣度。在这之前,可先以以下的方式来当暂时的内热源。
内热源①
(网友分享,比例重量请依照饮用者实际情况做调整)
蒽十支约200克连根部洗淨绑在一起,蒜20~30粒约150克,洋蒽一颗约 200克,乾姜片依照饮用者接受度10克~20克,全部食材放入1000cc的水,锅中大火煮沸后,加少许盐巴,转小火煮约1.5时~2小时左右后,水份降为原来的三分之一,起锅前可酌加胡椒粉,就能使用。
这熬出来的汤,可以当平时的饮用,(要温热的喝),也可以当煮麵、煮菜的汤底,熬煮过的蒽洋蒽也可以当菜吃。
一段时间后,慢慢再将姜的比例提高,减轻其他的比例,不知不觉中,就可以吃姜喝姜汤了。
内热源②(洪敏育前辈提供)
蒽白姜片胡椒汤(以下比例已实验过,可用于重偏轻者)
体重除以五,为乾姜片使用克数。落在15克以下,请照下面的比例烹调。若超过,以乾姜片增加的倍数,蒽白及白胡椒也要同步增加倍数。姜片蒽白胡椒汤
材料:开水1000cc乾薑片10~15克过水备用蒽白7~8枝,拍过切小段备用白胡椒粉0.5克
做法:先放入姜片熬煮10分钟,再放入蒽白段,继续小火滚一段时间后,水份降为一碗后,再加入白胡椒粉,起锅后装入保温瓶,分多次慢慢喝。
虽此法尚未用于重病,但比喝温开水更为温热。若觉得不够温热,多煮几次,让浓度更浓。
内热源③
当归汤,很不错的内热源。饮用方式跟姜汤的方式一様。当归汤也可以拿来煮成当归蛋麵线,或温热性火锅,很好吃!有人会误以为用当归一味熬煮,非也,我跟中药店购买时也差点买错,后来直接跟老板説:买煮当归麵线的当归药包。这就没出错了。
内热源④
十全用加减方。
偶尔用之,不适合长期食用。购买饮用烹调,可询问中药店老板。十全建议在白天上午喝,因为晚上喝,几次后很容易有睡不著的现象。
烹煮不敢吃辣的重病者要食用的餐点时,通通以平温热性的食材为主,重用其他不辣的热性调味料,姜粉要偷偷的少少的加,不知不觉他就能接受姜了。如煮十全或当归药膳火锅可以酌加少少凉性的菜。
重病者不可以吃一般米加水煮的白饭,即便是温热的吃,属性仍低于平,对重病者而言是个负担。所以如果要用大米煮饭,得想办法把它变成温热性。怕麻烦,就全部选平温热性的主食跟蔬菜来烹调。等体质慢慢改善以后,再慢慢的调整烹调饮食方式,但要循序渐进的调整,千万不可全部转换成原来的饮食习惯,否则悪化的速度会很快。
曾经看过有人分享一个案例,他没钱买姜,但是有人会送他小米,于是将一般吃的白饭改为小米饭,搭配平温热性食材烹调出的温热性菜 ,配合运动、按推、温敷……,后来体质也改善了。虽不知其真实性,但如果他早期吃的是寒凉,后来改成较平温热性的,想必对他热能的耗损也较少,这也不无道理。
特别提醒,若饮食改为温热性,但不运动,一切都枉然。还有再次提醒重病者,要食用温热性餐点,还是要温热的吃,绝对不可放凉后才食用。
重病饮食烹调分享(4)灌食
有些重病者无法吞啉,需透过鼻胃管或胃造口灌食,此时就需将食物打成糊状。
灌食,食物没有经过口腔,而是藉由管子直接进入胃锂,所以无法感觉食物的酸甜苦辣,因此便没有辣不辣、好不好吃的问题。要注意的是,将食材煮成温热性后,加温热浓姜汤以调理机打成糊状。不要用一般人吃的白饭和菜加温热浓姜汤去打成糊状,这様温热性较不够。但若环境不允许下,需用一般白饭和菜,除温热浓姜汤外,一定还要再加热性调味料,一起打成糊状,以免属性不够温热。
以一般果汁机打成糊状,颗粒较大,较易塞住管子,如果以调理机,可以打得非常的细小,方便灌食。
灌食完毕,最后仍以温热浓姜汤灌,将管子上的残留食物灌入胃内。
在两餐之间,仍需分次灌以适量的温热浓姜汤,以保持内热源可源源不绝的补充。
重病饮食烹调分享(5)(关于饮品)
重病者常常会问:我可以喝豆浆吗?我可以喝牛奶吗?我可以喝红茶吗?….…
以我过来人的经验,给的建议千篇一律是一般饮品绝对不要喝,即使是无糖温豆浆也一様,因为水份过多,属性又寒凉,对重病者的杀伤力特强。生活中的饮品,就是以浓姜汤、浓蓼汤或浓蓼姜汤为主,我有时会以当归汤或十全汤为辅。
有重病者在牛奶或豆浆加几匙姜粉搅拌一下,就认为是温热性的饮品,但我得提醒那绝对是不可以的。浓姜汤的浓度其实是蛮高的,如果一杯200cC的豆浆加几匙姜粉,也不过添加几克的干姜粉而已,这并不适合重病者喝。如果重病者想要恢复健康,茶、咖啡、牛奶、豆浆、一般饮料店的饮品……有时甚至温开水,全都不要喝。很多人会误认为只要将豆浆煮热热的,就是温热性的,这也不对。蔬食寒热表是张医师请重症重病的学员吃出来的。吃下食物后,依其损耗热能的程度或增添热能的程度,分属寒凉性或温热性。谈的是食物的温热性,不过即便是温热性食物,还是得趁温热时服用。
分享早期的经验,我有多项症的体力虚弱,也曾尝试喝姜加温豆浆,但喝下无糖豆浆加浓姜汤,虽然量不多但立即觉得异常不舒服。浓姜汤本是我喝起来刚好感觉温暖舒服的程度,加入豆浆锂,姜的浓度被稀释掉,整个温热性被强拉下来,反而不利于重病者喝。而且重病者的饮食本就不能汤汤水水,喝浓姜汤也只能一次一两口,即便调整姜汁豆浆的浓度到适合程度,也只能喝一两口,不可以大口大口的豪饮。有次,终于让我调到适合的浓度了,但从此我就放弃喝豆浆。因为是一点点豆浆得加很多姜粉煮,喝来全没豆浆的滋味,全都是姜的味道。后来,全放弃喝饮品的念头,还是乖乖的喝浓姜汤、浓参汤、浓姜蓼汤吧!
要健康,就得放弃以往不良的生活习惯,喝汤汤水水(含汤品、饮品)的习惯一定得全改掉。为了健康,这様的割捨,其实很值得。
在这礼特别补充并非重病者都适宜喝浓姜汤,有些适合喝淡一点的姜汤,喝浓姜汤反而不舒服,故姜汤的浓度全需视当事人的感受。
重病饮食烹调分享(6)外出饮食问题
重病者出门在外,饮食须特别注意,不能如以往恣意享用外面的美食。饮食上也要有所节制。外面的食物之所以色香味俱美,油通常用得很重,而且也不可能加大量的热性调味料将食物煮成温热性,当然某些食物例外,如当归麵线、某些麵食….。
吃,决定重病者调理成功舆否的一个很重要的关键。所以出门在外绝不能马虎。
以下六项自身经验提供参考:
前三项作法最为保险,曾罹患大肠癌的李前辈,就选择自行带温热性锅饭。我也是。外出时,我选择前三项做法,真的进步较快。
若逼不得已需使用后三项方法,建议用餐前可吃两或三小匙姜粉或蓼粉配温浓姜汤服用后再用餐。这久久一次,不要常用。否则若一次吃错,对重病者也是重伤害。汤品饮品汤汤水水绝对不能喝。(匙是中药用的小匙)
①.自备小电锅烹煮
上班、当志工时,将所需的食材丢入小电锅,按下按键,—键搞定,即可享用温热性的饮食。
②.在家煮熟,趁热置于保温锅或烟烧锅
拜科技所赐,现在保温锅烂烧锅保温时间满长。所以,如当天得在外用餐,出门前将温热性食物煮好,置于锅中,中午就可以享用热呼呼的温热性美食。
③.对办桌、喜宴、生日宴会的邀请敬谢不敏
像这类办桌的,寒凉满满一桌,吃了必出问题。故须勇于拒绝,懂得拒绝。就当这段时间闭关修养,心态调整一下就可。如果无法推辞,一定要现身的,如工作上,则先吃饱再出现,陪他们聊天,如现场冷气太强,就提早离席。
观察有重病者骤然离世,在骤逝前大吃大喝的,亦有人如此。有重病者做原始点,但其家人不懂,准备一桌满满的大寒凉餐点。盛情难却,重病者跟著健康者吃吃喝喝,就提早从人间毕业了。
④.要求店家老板调整烹饪方式
比如:现点现煮的麵食,可请老板要煮时,先将辣椒切碎舆餐点煮熟,要求少油少盐,也可要求不放何种食材,起锅前再洒上胡椒粉。但会配合的老板为数不多。
⑤.两人以上同行,各点不同餐点,择其所需。
逼不得已,得在外面吃,定得小心,且偶尔为之。因从菜单上完全不知餐点温热性为何,故每人各点不同、看似温热性的餐点,然后将寒凉性的送给另外一个健康者吃,自己斟酌吃平温热性的食物。通常外面的菜较油,可以用温热浓姜汤将油洗掉,菜上再洒上胡椒粉或辣椒粉。我跟我家老爷出门必点两道不同的餐点,到现在我已经较健康了,仍一様如此。但是若两人皆为重病,则寒凉的菜需直接挑掉不吃。
⑥.麵食类比白饭温热
麵条小麦粉制成的,小麦属温性;白饭一般米(大米)煮成的,大米属性凉,两者的起点就不同。但要留意有些麵条并非小麦麵粉制成,其温热性就不同,甚至有些还是寒凉的。
在外用餐,选择温的麵粉制的麵食类,其属性会比温白饭还温热。但麵食类须排除太油或大白菜、竹笋、白萝卜……熬煮的麵类,原本温性的麵类会因这些寒凉性食材的加入,温热性被严重的拉下,反而对重病者非常不利,这绝对要排除。
若到自助餐用餐,如果店家没保温设备,菜冷掉的,绝对不要用,另找有保温的店家。一定要全选平温热性的菜 。菜上的油以温热浓姜汤洗掉,然后菜跟饭一定要洒辣椒粉或胡椒粉。但也是偶尔为之,不可以连著或常常这様或天天如此,否则必出问题。
重病饮食烹调分享(7)想吃点心,怎么办?
想在两餐之间吃点小点心,如饿了,要吃,不可忍著!人都有口腹之您,重病期间自个儿也不例外,所以现在介绍我自己吃的小点心。
①.麵粉煎饼
小麦是温的,麵粉是小麦磨制的,物性也是温的。可善用麵粉来做煎饼,比如:麵粉加冷姜汤或温姜汤再加蛋,打成液状或糊状,加胡椒粉,加温热性食材,可煎成蛋饼。煎饼的口味可更换,如:韭菜、咖哩、香菜、九层塔、蒽、洋蒽、蒜、茴香、五香、芝麻、辣椒…,菜剁碎,也可不加蛋。
重点是用平底不沾锅煎,不放油,也煎得很轻鬆。
我较严重的前半年,连姜汤煮的饭都无法吃,就以这様麵粉煎饼来当早餐点心。中午吃姜汤煮麵或麵线,菜加少少,加热性调味料,吃麵不喝汤,或偶尔喝一两小口。约半年后,才能多日吃一餐姜汤煮的饭。这様的日子,我都可以撑过来,相信您们也可以。
(当时学原始点,资讯没像现在这么完整,得一边摸索一边做,又要上班,故改善很慢;再者我前半年也不用油,结果现在不用油也蛮习惯的。)
②.麵粉粿或糯米粉粿
有机麵粉或糯米粉加冷姜汤也可加蛋打糊,加入要放的料(切碎),加温热调味料,放入电锅煮。因只煮一小碗,所以理面放多少姜汤,外锅就放多少水。趁温热吃,其实还不错吃。
③.用麵糖烤不加油不加糖的饼
用麵辉烤不加油不加糖的饼,加温热食材烤也可,但説真的,温热时吃还好,冷掉就不好吃,再次提醒,重病者不可以吃冷掉的食物。吃烤饼时,要细嚼慢啉,避免噎到,所以一旁要备温姜汤。
④.马铃薯条、芋头条
马铃薯、芋头切成条状或薄片,加白胡椒放在烤盘上烤,这很好吃。
我不用油,重病调理时期外面的饼乾、糕饼要禁,因制作过程中会加很多油、糖,(油糖寒凉),这様饼才会香酥,但并不适合重病者。
⑤.米糕
白糯米加姜汤加一点麻油,再加姜片收成米糕,这也很美味。麻油很寒,不要加多,一点点就好,所以我又补些姜片煮,不放酒。
⑥.无糖馒头(要真的完全不放糖的,吃起来微甜是不可以的)
买来当点心,也可以当早餐。吃无糖馒头时,要细嚼慢吓,旁边要备温姜汤,因为重病时的身体状况不好,吃馒头很容易噎著。
⑦.当归麵线
当归包熬煮后的汤,加麵线加蛋或适当食材烹煮,即可成—碗温热又香味四溢的当归麵线。
⑧.十全姜片墩水煮蛋
蛋先煮熟,殻剥掉,加十全及姜片墩。十全姜汤,很温热,但喝法跟喝姜汤的原则一様,少量温热的喝。
⑨.姜汤煮汤圆
我尽量不买红色的汤圆,因有些会添加食用色素。只吃汤圆也不喝汤,若要喝也仅喝个一两口,这姜汤汤圆好吃。
⑩.两三颗朝天椒、姜煮(糯米玉米)
糯米玉米是玉米品种名称,并不是糯米和玉米两种食材,这种糯米玉米一点儿也不甜。而甜玉米太甜了,并不适合重病者当餐点。将糯米玉米加两三颗朝天椒,再加姜粉或姜片烹煮,这煮法吃过的都鑽不绝口。
⑪.药膳火锅
过年时,基本上年菜又油又腻的,几乎都是寒凉性的,我完全不碰。过年时期,我怎么吃呢?除了锅饭,麵食类外(还是用姜汤当汤底,再加热性调味料,吃麵不喝汤),我也会吃药膳火锅。
药膳火锅做法:
用十全加姜片收汤,或是当归包加辣椒收汤当汤底,然后加入可以吃的菜。姜煮饭,配著药膳火锅吃,也别有一番风味。这偶尔我也会拿来当正餐吃。
⑫.麵疙瘩
这很容易做又有饱足感。麵疙瘩有两种做法,一种是麵糊,直接以汤匙拨进锅子理煮;另一种则是揉成麵团后,再以手掰成片状。因为后者很麻烦,手又需碰触水分,对重病者不适宜,所以我使用前者。当然如果有人帮忙做,又另当别论。煮麵疙瘩时,以姜汤当汤底,一様加入可以吃的食材烹煮即可。
⑬.姜煮莲子
莲子盛産时期,去掉苦味的绿莲子心,莲子以薑汤煮,吃来有幸福感,不过这纯个人感觉。
⑭.新疆馕饼
如果在大陆,馕饼(不加糖)是很棒的主食和点心!在台湾吃不到纯新疆馕饼……
以上给参考,其实还很多可以吃,不要悲哀认为没东西吃喔!
体力虚弱者在饮食上要细嚼慢啉,若是噎著或觉得难以吞下时,可以视当时的情况按推颈部原始点、上背部原始点及肩胛骨特殊点。这属按推的部分,但因在我虚弱时,噎著有如家常便饭,故写于此,特以提醒。
忌口忌寒凉,健康找上您;寒凉不忌口,病痛找上您。
做原始点,吃是成败关键之一。餐餐外食,要做起来非常难。健康自己的,简单自己煮,餐餐温热性,很重要。
2020.02.06台湾台南黄素娥再修正
(初版为2019.03.03口述文字稿较杂乱)



原始点AI
<
评论前必须登录!
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