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Click to Display Table of Contents >> 【要将辨证落实到临床,其实也很容易,只要随时注意身体的变化,一有症状,立即补充内外热源,并处理体伤。但有些体伤会造成患者感觉错乱,而出现假热之症,如怕热、灼热感、红肿热痛、发烧、潮热、口渴喜冷饮等。既... |
所以,这里就进一步把上面的进一步再落实了,好,那这样说来,这个跟中医的交流会不会产生困难,我认为不会,完全不会,因为,我的心态是开放的,如果说真的有热性体质,对不对,很容易啊,因为医学是要解决病人嘛,我说没有,你只要100个找出一个来,证实,这个就是热性体质,那,这个就,我的理论就有问题了,是不是这样?
所以,这个很容易交流,也很容易把我击倒,因为,这个,我已经把我透明化,我最脆弱的也透明化了,既然已经说没有热性体质,这很容易被击倒,只要找出一例就好,那,其实你们可以去找找看,帮我找找看,我也想知道我的缺失。因为,为什么?你找出来,我做给你看,看用我的方法,我绝对不会给他冰敷 ,也不会吃凉的,那我按推,还可能给他温敷,还给他喝姜汤,如果太浓,我就给他喝参汤,一定都是温热药,那看看有没有效,这样答案记清楚了;所以, 我认为,跟医学界的交流畅通无阻,只是,我心态是开放的,随时愿意接受他们提过来的患者,你们敢不敢接受挑战呢,敢吗?如果找出热性体质,你们能做出来吗,用温敷哦,喝姜汤哦,能的举手,我看一下,哦,还真的有人呢,哈哈,你们没有,但是我说中医界有,所以我才说,这个需要沟通,要不然,我老实讲,我一路做到现在,确实没有碰到,但是,中医界有此质疑,那,这个就要交流了,多沟通。因为,不是谁说了算,所以,我的态度是,这个应该多交流,让彼此了解,如果真的有,那提出来嘛,我们做做看,这答案不就再清楚不过了嘛。
这个我们就不说了,继续看下一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