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络的不足,早在唐朝时的药王孙思邈就注意到了。有一次,他用十四经的穴位治疗一患者的腿痛,经半月,无效。于是他尝试避开患处一分一寸地在其病腿上掐试,另寻经络外的压痛点,然后下针,方才见效。但次日痛点位...

<< Click to Display Table of Contents >>

Navigation:  13.经络 >

【经络的不足,早在唐朝时的药王孙思邈就注意到了。有一次,他用十四经的穴位治疗一患者的腿痛,经半月,无效。于是他尝试避开患处一分一寸地在其病腿上掐试,另寻经络外的压痛点,然后下针,方才见效。但次日痛点位...

next

up

prev

  【经络的不足,早在唐朝时的药王孙思邈就注意到了。有一次,他用十四经的穴位治疗一患者的腿痛,经半月,无效。于是他尝试避开患处一分一寸地在其病腿上掐试,另寻经络外的压痛点,然后下针,方才见效。但次日痛点位置却变了,传说是在七天中变换了五个位置,才告治愈。“阿是穴”即是因压痛而得名,孙思邈认为它比经络穴位更为有效。由此看来,阿是穴疗效之所以更胜经络穴位,是因阿是穴属压痛点,且不被固定位置所限,并通过双方互动而确定,这与经络穴位的位置固定、单方推断、且无需确认是否为压痛点正好相反。】

  好,孙思邈的贡献我必须要提的,第一个他更明确地把经络穴位的意涵凸显出来,第一个不是哪里痛扎哪里,这个意涵凸显出来,这是第一个贡献。第二个贡献,他去找痛点,他往上找,找到特别痛,压下去,患者:““啊!一声,有没有?他就从那一声下针。万一不呢?继续找。如果不呢?比如说我们按手在找阿是穴,那突然间,按到一点,他不但是他腿翘起来了,算不算?哦,算啊!只要有强烈反应,不要死守一哈,如果他不”,”,这个就不算吗?这只是一个意涵而已哈。

  那我们了解他,那所以他找到阿是穴之后扎针,确实比十四经络更有效,他也确定了。但是他,另外这一个工序就在这里,我们刚刚在原始痛点已经讲得很清楚,他这个痛点,不是一个单一的神经,也不是单一的组织或器官能够造成的,还要有热能的运作,所以等于这个痛点找出来之后,他可以调动全身,而这种激发性、刺激性更强烈。比你一般的经络,用针,针下去,然后强刺激,捻针,这些造成的酸,那些效果差异太大。了解吧?所以他特别有效,所以才确定这样。那这样就发展出,跟患者,变成医生要怎么样?不能独断!他也让医师知道,你要治病一定要怎么样?以人为本,以病为师喔!

  其实这里也有这种意涵,为什么?他压的时候都要很谦虚地问患者你痛不痛,有没有?如果患者不告诉他,他知不知道?我跟各位讲孙思邈没有神通的,我也没有。对不对?如果你们不告诉我,我也不知道,我相信他也不知道。要不然干嘛要找,那如果有神通,他就直接!”你大概那里痛,我就直接下针就好了,就因为没有神通才要问吗?很显然,这个又让人家了解,原来一个医师是要谦虚的。要问患者,而不是你独断,我拿起针来也不问三七二十一,我就高兴扎哪一针就扎哪一针。这个从孙思邈,也可以看出这样的态度,所以他跟患者是很互动密切,然后双方配合,然后才找出这个痛点来。可见它的位置就不固定,但也是因为不固定,是它的致命伤,因为不固定怎么样?很难找啊!每个病人来都要找老半天,一般医师很忙的,是吧?好,我们再来看下一段:

next

up

prev